農工院本科生17級團支部展開“講英烈故事,學英雄精神”活動

發布者:薛璟發布時間:2021-09-18浏覽次數:608

近日,農工院17級團支部在管理樓309舉行“講英烈故事,學英雄精神”活動。活動分為講故事,讨論交流,發表感想三個部分。

首先徐筱洋同學講述了小蘿蔔頭的故事。他出生于江蘇邳州。1941年底,8個月大的宋振中随母被捕入獄,先後被關押在西安大雁塔胡宗南司令部、重慶白公館監獄、貴州息烽縣的陽朗壩監獄。由于嚴重缺乏營養、發育不良,頭大身小,難友們都稱之為“小蘿蔔頭”。因年齡小,行動相對自由,成為獄中為難友們傳遞消息的“小交通員”。1949年9月6日,宋振中被國民黨特務殺害于重慶歌樂山下的松林坡,年僅8歲。重慶解放後,宋振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英名被後人銘記。他的故事給大家帶來很深的感觸,同學既對他的悲慘遭遇表示同情,更對他在敵人面前的不屈不撓,頑強抵抗表示由衷的敬佩。

之後,孫傳喆同學講述了八女投江的故事。抗日戰争時期的1938年10月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烏斯渾河,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與日僞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僞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僞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衆中廣為傳頌。八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1986年9月7日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主席的康克清為工程奠基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

在兩位同學分享故事之後,同學們積極發言,分享各自學習感想。

姚顯紫同學作為代表進行發言。她說:英雄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它是激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磅礴力量。曆史是人民書寫的,英雄是人民的優秀代表,他們用英勇無畏的浩然正氣,凝聚起引領人民奮進、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他們的身上,充滿了血性和果敢;他們的心裡,寫滿了忠誠和擔當。為了國家和民族,為了黨和人民,他們随時準備犧牲一切,他們用一身英雄膽,鑄就了中華民族魂。英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如何評價英雄如何看待英烈,反映的是核心價值觀,體現的是時代的精氣神。對光輝曆史的銘記、對英烈的懷念和崇敬,是我們砥砺前行中強有力的鼓舞、鞭策和激勵,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


Copyright © 伟德bevictor中文版 - bv伟德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傳真:(025)83786921    地址:南京市江甯區佛城西路8号    郵編:210098
學院郵箱:ngy@hhu.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