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助翺翔,來日報華夏”—河海大學2019級“助飛”實踐團由3名農工院、1名計信院和1名馬院的學生組成。實踐團在學生處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宣講活動前期準備工作。
6月25日下午團隊五人到達了南京市十二中,宣講時,團隊成員依次上台進行自我介紹後,劉國正、王琨同學布置宣講會場,杜婧同學向所有在場的同學分發互動交流的信紙,宋昕甯和蘆治宇同學分别為同學們講解了國家資助政策以及河海大學的資助政策。
為讓高三同學深入理解我校與我國資助政策工作的情況,實踐團在現場放出了先前錄制的采訪視頻,通過受資助的偏遠山區、西北地區的同學那腼腆卻又真誠的笑容、發自内心的感謝,再一次傳達資助工作的核心目标:“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在宣講結束前,蘆治宇再次引導同學們思考開場的兩個問題,并提出了“資助政策的收獲”及“對未來期許”兩個問題,希望更多同學在信紙上寫下自己的感悟并參與到我們的交流互動中。通過答疑這個環節,同學進一步了解了資助政策申請的時間節點以及相關細節,更堅定了自己的大學夢。
通過本次實踐宣講活動,實踐團成員們深入了解了河海資助政策的相關内容,切實感悟到學校,社會和國家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支持,因自己是河海大學的“水之子”,是中華民族的“兒女”感到無比自豪。通過“角色互換式”準備,制作中學生感興趣的賀卡,講述中學生願意聽的故事,更加讓實踐團成員明白,實踐從生活中來,要到生活中去,相關活動隻有貼近實際,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通過巧妙借助互聯網平台,不僅能讓更多人了解了相關政策,而且傳遞了青年學子血液中流淌着的“先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