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節水減排及水土生态環境調控理論與技術助力長三角美麗鄉村建設

發布者:阚麗景發布時間:2021-11-16浏覽次數:1007

河海大學農業工程學科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十六字治水思想為指導,緊密圍繞鄉村振興與生态文明戰略要求,針對長三角實際,研究提出了農業節水減排及水土生态環境調控的成套理論與技術。針對農業水資源精準測量及農村水利管理的卡脖子問題,曆經30餘年的系統研究,形成了國内領先的水稻控制灌溉與節水減排理論與技術。針對南方地區多雨及施肥強度高的特點,提出了适于南方稻作區的“高效輸水—田間節水(肥)與控制排水——生态溝、河、濕地污染攔截”的工程模式,在高淳、昆山、漣水縣、常熟市董浜鎮進行了推廣應用,累計達29.55萬畝,節水3006萬m3,增産546.7萬公斤,減少氮磷排放100噸以上,總效益6939.7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節水、增産、減排、控污,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區農業面源污染減排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針對灌區灌水施肥質量不高的問題,創建了一套集理論、技術、關鍵裝備和軟件系統為一體的溝畦灌溉精準調控技術體系,創新性研發了水田淨灌溉用水量自動測算設備以及泵站量水技術,實現了自動測量,克服了南方地區管道測流難和管理難的問題。成果獲得6項發明專利,出版标準5部,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農業節水科技獎二等獎等。成果在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湖南等南方省市得到廣泛應用,近4年使用面積累積超過1500萬畝,小型灌區數量超過1000個。在全國20多個省、市開展技術培訓,累計培訓人數超過18000人次,得到了培訓人員的普遍認可,為農田水利管理改革的頂層設計提供了決策參考,同時也為基層實踐操作提供了指南。

針對南方農業與農村水土生态環境問題,建立了農村河流健康診斷理論體系,研發了基于GIS的多庫聯動式河流健康智能診斷系統,創建了建管一體、多元耦合的農村河道生态建設技術體系。本技術體系支撐了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水利科技創新獎,發布實施了全國首套幸福河湖地方标準。成果在浙江、江蘇、上海等長三角農村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建成了62個省級河道生态建設示範工程,綜合經濟效益達12億元。先後為浙江省美麗河湖、河長制研讨班、全省新任市、縣(市、區)水利局長培訓班培訓3000餘人。進一步提升了群衆幸福指數,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美麗鄉村”的建設目标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進程。 (夏繼紅)



Copyright © 伟德bevictor中文版 - bv伟德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傳真:(025)83786921    地址:南京市江甯區佛城西路8号    郵編:210098
學院郵箱:ngy@hhu.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