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 “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大學院對外交流合作力度,以新質生産力賦能現代農業,促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水平提升,2024年8月2—5日,伟德bevictor中文版“新質生産力與農業現代化”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一行由院黨委書記劉興平、院長徐俊增、院黨委副書記鄭潤、副院長曾文治帶隊,第二階段來到黑龍江建三江,參觀徐一戎紀念館,赴北大荒智慧農業農機中心、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七星農場萬畝水稻田和建三江創業農場糯稻文化園等進行調研考察。
寒地生根心如火 智水灌溉慧稻田
8月4日,實踐團師生來到“北大荒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紀念館”參觀學習。徐一戎先生用一生的時間從事寒地水稻栽培技術的科學研究、推廣普及和成果轉化工作,突破了在北緯45℃-48℃的高寒地區水稻高産穩産的禁區,填補了多項寒地水稻技術的空白,他創造了在高寒地區水稻生産面積超千萬畝、單産超千斤的“雙千”奇迹,為黑龍江墾區乃至全省的種植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一生是一部北大荒水稻從無到有、逐步壯大的壯麗史詩,令人肅然起敬。他奉獻給北大荒的不僅是寒地水稻高産優質的栽培技術,還奉獻了忠誠、開拓、創新、求實的崇高精神和優良品德。徐一戎先生身上所體現出的北大荒精神、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和高尚人格,讓實踐團師生深受感染,倍感激勵。
參觀徐一戎紀念館
在北大荒智慧農業農機中心,實踐團隊師生觀看了建三江宣傳片。建三江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地帶之一的三江平原上,轄區總面積1.24萬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1210萬畝,下轄15個大中型國有農場,年可生産糧食140億斤,農業機械化率99.8%,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三江之所以成為中華糧倉,除了肥沃平整的黑土地,更離不開青龍山、八五九、勤得利三大灌區的滋養。三大灌區引江水灌溉,使得水稻産量高品質優,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綠色米都”。其中青龍山灌區,灌區控制面積990.79萬畝,是繼都江堰灌區、淠史杭灌區和河套灌區的第四大灌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二大灌區,黑龍江省最大灌區。通過采取灌排結合和“三水聯合調度使用”,推廣應用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使灌區具備了高效節水的紮實基礎,為建設現代農業領域航母發揮了重要的水利支撐保障作用!
數字賦能北大荒 萬物智聯大糧倉
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數字指揮中心,實踐團隊師生觀看了全境模拟水稻生長模型、數字水利綜合管理平台的演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農業生産管理進行高效調控,提高農業生産精準化管理水平,助力農業高效發展。此外,全環節無人化作業,北鬥導航催生智慧農場,國産農機馳騁萬頃良田,讓大家深刻感受到數字賦能北大荒,萬物智聯大糧倉所帶來的科技震撼!随後,實踐團隊師生來到習近平總書記參觀考察過的“七星農場萬畝大地号”, 紅色醒目的“三江情 七星夢”嵌種在綠油油的萬畝大型稻田中,給人帶來一望無際,稻浪滾滾的強烈視覺沖擊,讓人禁不住豪情澎湃!
參觀北大荒建三江分公司數字指揮中心
随後,實踐團隊來到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區内生機勃勃,處處展現着前沿科技在農業領域的創新應用。園區秉持“依靠科技藏糧于計,綜合施策藏糧于地”的理念,以“種植中心”、“加工中心”、“貿易中心”、“研發中心”為重點,全力打造“北大荒”、“建三江”優勢品牌産品,建設中國綠色稻米産業核心區,打造全國生态宜居的樣闆小城鎮。從精準的種植技術到高效的灌溉系統,從智能化的監測設備到可持續的生态農業模式,每一項創新成果都令實踐團成員耳目一新。
參觀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農業科技園區内展示的水稻和大豆品種
鄉村振興繪美景 農文商旅展新業
8月5日,實踐團師生來到建三江創業農場糯稻文化園,欣賞稻田風光,品味中華稻糯文化的深厚底蘊。糯稻文化園充分挖掘農業、生态和文化資源,将農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了全景、全業,全域的商旅新業态,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休閑旅遊觀光絕佳之地。同時,這裡的糯稻種植采用了智能化的灌溉系統和精準施肥技術,不僅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産量和質量,更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在參觀過程中,團隊還與農場的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和灌渠,了解智能灌溉系統的工作情況。
文化園内極具震撼的巨型稻田畫作
農技專家向實踐團隊師生介紹智慧灌溉系統控制設備工作原理
實踐團隊師生合影
通過此次參觀學習和交流調研,實踐團隊深刻感受到了在創新驅動和科技賦能下的黑龍江現代化大農業所展現出的強勁動力,它代表和引領着中國農業現代化未來發展的方向。而貫穿始終的北大荒精神,如同流淌在這片土地上的熱血,賦予其堅韌不拔的力量。此次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不僅讓團隊師生接受了精神上的洗禮,開闊了視野和思路,也為學院在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拓寬了渠道,并提供了寶貴經驗與借鑒。實踐團隊的同學們更是深刻認識到自己肩上所擔負的時代重任,将堅定專業初心,厚植“三農”情懷,以興農強農為己任,在服務社會中錘煉本領,增長才幹,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